您的位置:首页>科学普及>科普动态

全国科普日|餐桌上的“鲜”鱼——池塘“零排放”绿色圈养

文章来源:农业工程学会 发布日期:2023-09-22
[video:20230922餐桌上的“鲜”鱼——池塘“零排放”绿色圈养]

 鱼是人类摄取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。在中国,鱼类不仅仅是一种食材,更寓意美好。逢年过节,宴请宾客,饭桌上一定少不了一条鱼,因此,也有“无鱼不成席”的说法。 

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买回来的鱼不是很鲜甚至有很重的土腥味。这其实都是因为养殖水体内水质变差、各种化学元素超标所致。如何在满足大家日常食用需求的同时又保证鱼的“鲜活”? 

为破解上述难题,华中农业大学淡水鱼健康养殖团队基于“时时打扫卫生”理念,提出了池塘“零排放”绿色圈养模式。"这种模式集合了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优点,是一种绿色、高效、节能、环保的养殖模式。 

池塘“零排放”绿色圈养仍选择在池塘,塘内设置养殖区和净化区。养殖区放置圈养桶,所有的鱼都在圈养桶内集中圈养。圈养桶上部圆柱体为实际养殖水体,有效水深1.7米。圆柱形设计无死角,可以有效避免养殖鱼类扎堆、局部缺氧现象。圈养桶内设固定式防逃网和活动式捕捞网隔。需要分级或捕捞时,升起捕捞网隔即可便捷化起捕。为了提高圈养桶内水的含氧量,在圈养桶底部沿桶壁安装了一圈微孔增氧管,采用空压机、罗茨鼓风机或纯氧机等进行微孔增氧。增氧产生的气泡在圈养桶内形成四周向中央推送的水流,一方面促进桶内的鱼不断游动。另一方面可将残饵、粪便等养殖废弃物推送到圈养系统中央部位,以利于其沉降、收集。圈养桶下部锥形结构可以很快地将残饵、粪便下沉至防逃网以下并汇集到底部的出水口附近,进入尾水管道。吸污泵定期开启,含残饵、粪便的污水(黑水)通过尾水管道排出,进入尾水塔。污水(黑水)进入尾水塔后,在重力作用下,一定时间后固废便下沉到尾水塔下部锥形结构底部,方便收集、用于后续的资源化再利用。收集的固废脱水后经发酵处理可以制成有机肥。去除固废后的上清液,流入三级尾水净化桶,经微生物的脱氮除磷处理后,再回流至池塘中重复利用,节约水资源。保持圈养池塘水体清洁至关重要。净化区的苦草、狐尾藻等沉水植物,进一步强化了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。 

池塘“零排放”绿色圈养模式都有哪些优点呢? 

1、生态化方式提升水质,大幅减少养殖对象病害发病率; 

2、减少渔药使用量,提升鱼类的鲜活度; 

3、集中投喂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。 

池塘“零排放”绿色圈养系统智能化发展方向? 

为进一步节约人力成本,提高养殖效率,池塘“零排放”绿色圈养系统可集成自动饵料投喂系统,水质在线监测系统。按照鱼类生长规律自动计算饵料需求并投放饵料;同时通过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养殖水体内各项环境指标,并及时进行调控,确保鱼类健康快速生长。 

随着工业化、信息化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,“零排放“绿色圈养技术将会更加成熟、应用面更广,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,也将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业的技术革新及设施渔业发展。

 

< 关闭 >
-->